首页 / 历史军事 / 从八百开始崛起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1213章 行军不忘打个铁!(3 / 4)

作品:《从八百开始崛起

保持驮马的体力和健康,无疑是运输力的最大保证,在这点上,新兵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秀。

但他们的短板同样巨大。

体能差到令人难以直视!

首先是川人身材原本就矮小消瘦,不如吕三江这种北方大汉那般大只,俗话说身大力不亏,矮小一点自然力气也就小一点;

次之这个时代物资不发达,营养本就难以保证,气力自是远不如未来;

再次之是刚经历过川省内部十年大战,川省内烟土几乎可以当货币使用,连打仗都不忘带上烟枪,这身体条件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第一天总共只行军了50里,但大部分新兵是一到宿营地,就瘫软在地,连饭都不想吃。

还得180多名‘炊事兵’把做好的白米饭和肉汤都送过来,才勉强吃完,而后倒头就睡。

这也就是在川省内,若是到了战区,就这个模样,估计日军一个步兵中队过来,都能把这支拥有4000多兵力的‘辎重队’给击溃,夏大雨甚至都认为那都还估计多了。

这里说一下,让那来不及归队的180多名士兵担任炊事兵,两个人负责三个步兵班的吃饭,就是唐刀对他们的军法处置。

每人要背上铁锅和油料、盐等各种做饭的设备、材料,重量也高达40多斤,更要命的是抵达宿营地后别人可以休息,他们还得埋锅造饭。

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再不会做饭的人,这一个多月下来,也能成个厨子。

不然,几十号饥肠辘辘的大汉一起骂人,可没几个人能有如此强的心理素质。

当然了,肉、蛋之类的菜食不用士兵和炊事兵们自己携带,那是专用马车运输,如果经过市镇,唐刀还会让人去采买一些新鲜蔬菜,而且沿途还时常会有当地民众敲锣打鼓来送些劳军的食材。

除去基本生存的米、面需要由士兵本人携带之外,肉、蛋之类的菜食可是由军内提供的。

这其实就是唐团座给新兵们搞的第二堂训练课,体能拉练。

大量的负重和长途行军榨干新兵们原本就不充沛的体能,但又保证足够的营养,不至于亏损还算年轻的身体。

前三日,每日行军50里,好不容易等新兵们开始适应这种负重和距离,结果到了第4天,唐团座要求,每日行军60里,不到规定距离,纵算天色已黑,也不得宿营。

到第8日,行军距离已经高达70里,每天在路上行军的时间也比之前多了近2小时。

每天新兵们的状态几乎都和第一日一样,一抵达宿营地,铺好被服之后就累成死狗,刚吃过晚饭就鼾声如雷,等睡到早上六点,再重复着前一天的故事。

这种把体能压榨至极致的痛苦,令新兵们虽在私底下也有不少怨言,但却无人敢当面说。

实在是他们那位最高指挥官和他们一样,所有人都能看到唐团座每天挑着他的两坨大粮食袋,和他们一样在山路上行军,而且还要处理各种军中事务。

要说辛苦,做为最高指挥官的唐团座可比他们这些人要辛苦的多。

不是没有人怀疑过唐团座那看着就很夸张两大托粮食袋是不是真的,在行军途中休息的时候,有和唐团座坐一起的步兵班长用套近乎的方式去试过。

然后,能真的挑起那一百多斤担子走上几十米的人,还真的不多,而

人家唐团座可是一走就几十里。

有这样身体力行的长官,而且路上也没在吃食上亏待他们,每人一天三顿,晚餐有肉有鸡蛋还有新鲜蔬菜,哪怕军令苛刻了一些,谁又能说什么?

“我懂了,团座长官就像是个打铁的,这帮渣渣新兵就是那个废铜烂铁,用这个逐渐将他们打造成精钢!”龙岩到了第五天,终于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。

吕三江翻了个大白眼,这特么不是在军令发布的时候就明摆着的吗?还需要你娃专门提一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