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网游竞技 / 梦还楚留香 / 章节正文阅读

学而远行之----明朝十六帝(五)(1 / 4)

作品:《梦还楚留香

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洪武二十五年(1392)四月,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,史称"懿文太子",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。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,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。按照嫡长子继承制,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不二人选,可惜他在10年前就死了,这样朱标次子朱允就成为首选。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儒雅仁柔,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。此外,朱元璋也曾考虑过从几个儿子中选择。二子秦王朱此时最长,但他实在是不成器,荒唐成性。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,是个不错的人选。一次,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,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,"立燕王,置秦、晋王于何地?且皇长孙四海归心,皇上无忧矣。"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,九月,立朱允为皇太孙。

洪武三十一年(1398),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,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继位。朱元璋在遗诏中明东陵享殿遗址说朱允"仁明孝友",这是为史家所认同的。朱允14岁时,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,身上有个大肉瘤,苦不堪言。朱允尽心伺候,日夜守在身边。朱标去世后,朱允将三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,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,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。朱元璋病逝前,脾气异常暴躁,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祸患,朱允亲自服侍,常常整夜无法入睡,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。生性"仁明孝友"的朱允,21岁的时候被推上了权力的巅峰,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一统南京明故宫午门天下,改年号为建文。然而,细心的大臣会发现,新君的脸上并没有君临天下的惊喜,更多的则是愁容。是啊,年轻的皇帝面前有两道难解的题目:一是如何改变太祖建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峻政治氛围;二是如何解决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。也许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没有想到,外表仁弱的皇太孙登基伊始就开始着手变革他所开创的大明王朝。

建文新政洪武年间,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,当时国家统一,社会安定,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,吏治较以前大为清明。然而他生性"雄猜好杀",屡次兴起大狱,动辄杀戮,政治气氛非常凝重,文武大臣人人自危。

建文帝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,因此继位伊始,就着手改革,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,史称"建文新政"。

"秀才朝廷"。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,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。洪武时,南京贡院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,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,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。《大明律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,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"诚意伯",而武将得封公侯者甚多,称王者也不少。这种局面下,文官在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