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5、番外四(2 / 5)

作品:《六零年代大厂子弟

“练了!昨天还练了呢,我们育红班毕业的时候,有个文艺演出,我妈建议我去表演拉手风琴。”敏敏坐在沙发上晃悠着腿。

她算是女孩子中发育比较晚的,育红班里好多同学在这一年里都长个了,唯独她没怎么长,扎着两根短短的麻花辫,还是一团孩子气。

“哦,表演拉手风琴好!你打算表演什么曲目?”何婕对于外孙女学习手风琴的事是十分支持的。

这几年,手风琴和口琴是文艺汇演时最常见的伴奏乐器,也是这时候比较“红”的乐器,可以在家里大大方方地练习。

敏敏啃着西瓜,含混不清地说:“我本来想演奏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的,不过,我虎哥打算在演出时唱这首歌,我就想换一个曲子了。”

“不换也没关系,你们可以一起表演啊!”何婕笑着建议。

敏敏赶紧摇头:“我可不跟他一起演出,他唱歌跑调!比我爸唱歌还难听呐!”

刚领着小姨子进门的戴誉:“……”

敏敏见到爸爸,讨好地笑笑:“我主要是为了形容我虎哥唱歌难听,爸爸你唱歌比他好听多了!”

戴誉:“……”

并没有被安慰到。

他故意板着脸说:“你这些天也玩得差不多了,该收收心了。否则,万一育红班的毕业考试没通过,你就得留级一年。到时候不能跟你虎哥和正东哥一起上小学,你可别哭鼻子!”

如今的育红班相当于后世的学前班,孩子们都要在上小学前来育红班学习一年。只不过育红班比学前班严格很多,如果毕业考试不通过的话,是不能顺利升学的。

敏敏笑嘻嘻地说:“育红班考汉语拼音和十以内的加减法之类的,我早就会啦!连我虎哥都能考过,我也能过!”

戴誉在她的头毛上撸了一把,吐槽道:“你这丫头就不能谦虚一点!”

整天自信心爆棚。

转而问丈母娘:“我爸今天能回来吃晚饭吗?我还有事想跟他说呢。”

“他知道你们今天过来,肯定会提前回来的。”

话音刚落,大门被打开,夏启航拎着包走了进来。

“说曹操曹操到,呵呵,小戴刚才还问你呢!”

见到扑过来的外孙女,夏启航一面搂住她的肩膀将人带到沙发上坐好,一面问女婿:“找我有事?”

“夏洵最近来信了吗?在陈王庄生产队怎么样?”戴誉给他倒了杯凉茶。

提起这个儿子,夏启航叹口气:“应该还可以吧。”

何婕接话说:“可以什么啊,上次来信还是三个月前,这么长时间没来信,估计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。”

“他插队的地方比较偏远,通信慢一些也是正常的。”不知夏启航是在安慰媳妇还是安慰自己。

“还不如让他去小戴舅舅家那边插队呢!陈王庄也太远了!”何婕嘟哝。

夏露无奈道:“妈,当初我跟戴誉都商量好了,想办法帮夏洵安排去芦家坳,那边虽然也很偏僻,但是最起码有熟人照顾。不是你自己说的嘛,组织分到哪,就去哪插队,服从组织安排。”

“之前的几年,他们学校的知青都是在省内分配,谁能想到轮到他们这一届的时候,直接把人支去大西北了!”何婕现在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。

前年,夏洵去插队的那段时间,正是厂里领导班子的人事关系最复杂的时候,何婕不想让老夏节外生枝,就没听女儿女婿的话将儿子安排去芦家坳。

戴誉宽慰二老:“我当年想从研究所调来二机厂工作,我老师章教授就送了我一句话,‘猪圈岂生千里马,花盆难养万年松。’让夏洵出去锻炼锻炼也挺好的,有利于他之后的成长。”

夏启航灌了半杯凉茶,颔首道:“让他去闯荡一番也好,即便是在省内插队,咱们也是见不到人的。”

“我们市计委主任的儿子就在芦家坳插队,照样只能一年回家探亲一次,连结婚都没能回来,孙子都出生了,才见到新媳妇。”

被闺女这么一说,何婕不安道:“他这么长时间没往家里写信,不会是在陈王庄跟哪个姑娘好上了吧?”

“你就别操那些闲心了,他要是真跟人家姑娘好上了,你还能把他揪回滨江来不成?”夏启航起身在客厅里来回走了两步,摆手道,“他都是二十的大小伙子了,想找对象就找吧,这不是咱们能操控的。”

“哎,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。”要是儿子一辈子都在那么远的地方,何婕这后半辈子真是怄也怄死了。

气氛一时有些消沉。

戴誉打发小姨子带着敏敏去院子里玩遥控飞机,瞧着她们出门了,才对老丈人两口子说:“我老师在北京有点人脉,前天收到他的信中说,现在高层正在探讨恢复高考的问题。据我老师推测,这一两年内可能就会恢复高考了!”

他确实收到了章教授的来信,不过,章教授只是提了一嘴高层有这个风向。而且京大有人来请他重新出山,回学校任职。

何婕一拍大腿,惊喜道:“咱家夏洵是正经高中毕业的,应该可以参加高考吧?他要是真能考回来,我就烧高香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