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历史军事 / 秦时小说家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开国大朝(3 / 3)

作品:《秦时小说家

上衣下裳,梳拢长发,高山冠束之。

黑色的宽袖大袍,其上精细的纹理烙印其上,腰配书刀,佩绶在侧,踏步同色高靴,巍巍然……贵气弥漫。

“公子,笏板。”

焰灵姬将手中把玩的事物递过去。

“这身袍服也就这些时日穿穿,不然……本侯还是觉得常服舒适。”

手持笏板,周清略微伸展了一下手脚,略微有些不适应。

尽管这身袍服许多人都想要穿在身上。

“嗯。”

“差不多了。”

“本侯也该入宫了。”

将一块青色丝绦的美玉挂在身上,周清看向窗外,已经临近卯时中段了,也该前往咸阳宫了。

“对于今日大朝会的要事,芊红也是期待。”

白芊红一袭单薄的红色长衫立于偏厅,长发随意披散身后,连日来,国府下达的一件件大秦典章中,事情的确很多很多。

可是最为关键的几件事,还没有彻底落下。

公子也没有提及于此,自是不急。

今日便会传出的。

“一条崭新的道路。”

“总是要经过不断修正的。”

从云舒手中接过一盏茶,轻呷一口,笑意浮现,没有多言,踏步行出偏厅,府邸外的车马已经备好。

直入咸阳宫!

……

……

咸阳宫正殿。

自从咸阳城建成以来,开启咸阳正宫的次数都屈指可数,自皇兄登王位以来,更是如此。

“郡侯!”

“郡侯!”

“……”

周清不是来的最早的,当然,也非最晚的。

却是可以站在最前面的。

手持笏板,从正宫前的广场上行入正殿阶梯之下,那里一级级台阶铺就红毡,每隔六尺,便是有精锐兵士矗立。

东方天际漫天红光,咸阳宫正殿前,已然百官汇聚,观武真郡侯出现,尽皆规矩一礼,未敢失仪。

“哈哈,今日之事,想来是商君最想要一观之事。”

正殿前的平台一侧,高立一座石像。

商君卫鞅之象。

石像高大,栩栩有神,手持一卷《商君书》,目视东方。

同王绾、冯去疾、叶腾、李斯……先后颔首,视线停留在那座石像上,此人……奠就了秦国根基。

亦是为秦国如今模样,奠就根基。

其人虽为惠文先王所杀,然……大秦世代都记着商君,皇兄更是将其石像立于此,其名永恒烙印于岁月长河。

“治世不一道,便,国不法古!”

“商君之言,法令也。”

闻郡侯之言,王绾等人看将过去,尽皆颔首。

根据守藏室内的昔年商君同孝公语录记载,商君的确说过,只要秦国坚守法治,代有明君。

则天下必大统于秦!

秦国奋六代之力,百余年的时间,方有今日之盛。

其人功不可灭。

虽然商君身上出现一丝瑕疵,并不能代表什么。

“你为廷尉,戴法冠,当贯彻行法。”

商君的变法,为秦国铸就一统根基。

接下来,秦国又要开始走崭新的道路了。

一览李斯今日所戴的法冠,周清笑道。

礼制之下,掌法之官戴法冠,文臣高爵戴高山冠,武将戴武馆,身披衣甲,浑身袍服色泽不同,却又泾渭分明。

“当不负始皇帝陛下所望!”

李斯一礼。

“除却蒙恬、蒙武那些边陲将军以外,咸阳之内的文武官员,郡县主官都到了吧?”

大朝会。

大礼仪。

皇兄早就下令,除非一位地方、职位不能够缺少紧要之人,否则,主管之人都要前来咸阳。

极目而视,整个正殿前的平台、广场已然汇聚越来越多的人。

“今日盛事,欲要前来者甚多甚多。”

王绾笑道。

同样看向远处,那里……人越来越多了。

咸阳城内的文武官员有资格前来的都有五十位以上。

而各大郡县,更是郡守、郡丞、郡尉、县令、县丞等人也是纷纷前来。

此次前来入宫以观大朝会盛况,不仅仅是参与秦国庙朝立下,更是要一闻大朝会颁布的一桩桩国政要事。

他们才是真正的实施贯彻之人。

“嗡!”

“嗡!”

“……”

周清欲要多言,忽而,从殿前一侧传来悠扬响亮的钟鸣之音,由一隅快速扩散,数十个呼吸之后,整个殿前归于寂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