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历史军事 / 万历四十八年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137章 北行(3 / 3)

作品:《万历四十八年

张雨娟一嘴的辽东口音让宋伯贤一时间有些适应不过来,于是笑道:“娟儿啊...咱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吗?”

张雨娟和宋伯贤对视一眼,然后两人同时哈哈大笑。

路过一个超市,宋伯贤叫停了张雨娟,然后道:“你说,我要是空着手去,你爸妈能不起疑心?”

张雨娟说着就要停车跟进去付钱,宋伯贤伸手抓住她的手,一脸认真:“行了,咱们两不说这个了,外面冷,你车里等着。”

宋伯贤来之前的确仓促,不过架不住他自己有钱,于是在超市内逛了逛,这才发现了有卖杜康的,细算了年份也有80年左右,看了眼标价,宋伯贤当着收银员含糊了一句:“莫非是因为吉林偏僻?这80年窖藏的杜康竟然比南方贵了三百多块,啧啧啧...”

收银员白了宋伯贤一眼,不过看着宋伯贤长相的确俊朗,便也没有多嘴。

上车之后,张雨娟赶紧把暖手袋递给宋伯贤,便继续出发回家。

“哎雨娟,你不是说你家住城里吗?怎么来城外了?”

张雨娟看着前面的道路,自顾自说道:“听我爸说,祖辈那会儿不是旗下大爷的奴才嘛,除了在王府里当差的时候住城里,往些时候都是在城外的,你别小看了农村了,咱大明现在哪家哪户不得打主意往农村弄一个宅基地,那可是能自建房屋还有地的;

所以按照习俗,只要逢年过节,家里都会在农村,这不是还没有过正月十五嘛,所以我家里人都还在农村住着。”

说完话之后,张雨娟便说已经到了他们家所在的村了。

车子开过了一座石桥,然后便是东北特有的房屋建筑特色,各家一个小院儿,有钱的院子就大,但无一例外都是平房,没有二层小楼,便是平房,大的都延伸了七八个房间,有点南北两京四合院的味道。

在村中小路转了三个弯,前面有金边包裹的红墙显露出来,一座不高的围墙,硕大的铁门,便是地方了。

“这墙有什么寓意吗?村里进来的时候我还发现有和你家一样外墙的,还有其他颜色的,黄蓝都有。”

张雨娟解开安全带,笑道:“不是告诉你我们家祖上是奴才嘛,这不,金边包红色,证明我家以前是镶红旗的,纯蓝色的是正蓝旗的,就这个意思。”

“哦...”宋伯贤恍然大悟,他怎么说各家的围墙颜色都不一样,搞了半天还是这个道理。

宋伯贤解开安全带,提上杜康酒:“走罢,装模作样去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