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历史军事 / 抗清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不是董卓(1 / 3)

作品:《抗清

制住图海的当然是王五。

“三藩之乱”仅次于吴三桂的名人,可以说是康熙救命恩人的图大帅就这么被拿下。

光明正大。

一众满洲将校愣是没人敢动。

无它,“体制”光环叠满。

大军统帅穆里玛的军令、总督张长庚亲自带队宣读、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加一个绿营总兵亲自执行逮捕令。

就问谁敢动!

相关材料早就准备好,图海的遗书也写好了,随时可以发往燕京。

现在就看图海是像个男人一样自我了断,还是得让人请他上路。

虽然结果都一样,但前者相对舒服一些,也体面一点,符合图海重臣人设。

后者,看着就有点糙,过于低级。

不过也有效。

“将奸贼图海带下去!”

见大局已定,张长庚不想节外生枝,更不能在兴山直接处死图海,那样影响不好。

当下让人将图海押出兴山解往巴东。

穆里玛去了巴东。

原因是他得跟四川方面“打招呼”。

之所以是打招呼,而不是强令,自是因为四川绿营背后之人不是他穆里玛使得动的原因。

想要确保“和谈”成功,四川方面就得听话后撤至巫山、大宁一线。

要不然就算湖广绿营和陕西方面不动手,光四川绿营几万兵马就能独自剿杀茅麓山那点残兵败将。

可四川绿营背后的主子是不是同意和谈,还真不好说。

毕竟众所周知,顺军同吴三桂有不共戴天之仇。

留着这么个心腹大敌在山中,哪怕是苟延残喘,吴三桂都未必答应。

其也知道顺治在时清廷就有“联顺抗吴”部署,这才不遗余力招降夔东,如此为将来计,吴三桂可能不会轻易放过顺军余部。

这一点从四川绿营异动被及时“扼杀”,转而继续投入西线对明军的包围就能看出。

由此,张长庚建议穆里玛先同四川总督李国英谈,不要直接和四川提督郑蛟麟谈,这样有李国英从中斡旋,朝中再有鳌少保给云南方面施压,郑蛟麟多半不敢抗命。

只要吴三桂一天没竖反旗,他郑蛟麟及其麾下几万四川营兵就是大清的兵,而不是吴三桂的兵。

“奸贼误国,误国!”